供需錯配錫價大幅上漲,一度引發市場逼空預期。不論是從絕對價格,還是海外升水溢價,或是單日漲跌幅度,均創下歷史記錄。
從大的供應格局來看,2013年之後,緬甸錫礦資源的爆發式增長拖累整個全球的錫價,其中2016年的產出達到歷史峯值的6.7萬金屬噸,佔到全球當年錫金屬供應的20%,但是掠奪式開採並未對勘探進行投入,當地錫金屬產出逐年下滑,並且去年因爲疫情以及洪水的影響,產出下滑至3.3萬金屬噸左右,不足高峯期的一半。受低錫價的影響,全球錫礦資本支出減少,新礦投產進度明顯偏慢。
根據ITA數據,2018年至今,國內錫礦項目僅銀漫礦業投產,但2019年2月礦難停產1年半於去年8月份復產,今年計劃擴產至1000金屬噸/月,但是年初員工猝死項目再度中斷,恢復時間待定,計劃在2020年投產的維拉斯託項目,由於內蒙對於資源的保護,需要支付大量的保證金才能開採,當前並未找到投資方進行建設;海外方面,雲錫入股的澳大利亞雷尼森礦山在2018年投產,但是由於成本偏高,一直未達到設計產能,2019年祕魯明蘇的B2尾礦以及剛果比奇礦投產,B2尾礦與去年4季度達到設計產能,而剛果比奇礦成本低已經遠超設計產能,預計今年同比增2000金屬噸至12000金屬噸,遠期項目方面,摩洛哥和哈薩克斯坦的項目由於疫情拖累進度,短期仍處於試採狀態,實際投產要到2022年-2023年,尤伊斯錫礦也是開開停停,去年僅貢獻了500金屬噸左右,實際全面投產預計要到2022年以後,所以短期來看,老礦中斷或產出下滑,新礦投產延後,供應依舊偏緊。
而需求端,已經在疫情之後恢復。中國需求一方面來自自身對疫情的成功控制,生產生活快速恢復,PMI指數在3月份重回擴張區間,另外一方面是海外訂單的轉移,但同期緬甸供應依舊受到疫情的擾動,供應減少,需要進口錫錠補充,2020年全年淨進口1.4萬噸。進口錫的標準和國內不一樣,且鉛砷含量超標,所以存在重熔的性價比,我們在運用進口錫錠進行表觀消費折算的時候,存在一定的重復計算問題,但不論以何種方式進行表觀消費的折算,今年需求增速均逆轉了前兩年的頹勢,累計增速分別是 13.6%和 9.5%。
具體分行業來看,2020年玻璃行業增加錫的消費增長3000噸左右,鍍錫板也因食品貯存需求的擡升表現較好,但上述消費貢獻並不具有持續性,從更長周期看對錫消費的增長貢獻我們認爲主要來自5G和新能源,5G應用場景的創新,將增加電子元器件的使用,帶動錫消費的增長,而近期市場熱議的碳達峯碳中和,將推動新能源的大發展,而錫主要應用在新能源汽車以及光伏(光伏焊帶)中。
由於國內去年淨進口了1.4萬噸錫錠,而海外消費在Q4季度恢復,導致海外庫存加速去化,歐美地區的交易所庫存接近於空倉,2月15日倫錫現貨升水一度飆漲至5000美元/噸創下歷史記錄,雖然近期庫存有所增加,主要是馬來西亞巴生庫,但是美國和歐洲的到岸溢價並未出現拐頭的跡象。
所以整體來看,供應恢復緩慢,需求景氣維持,錫價高位波動,建議逢低做多爲主,風險在於冶煉產能集中度的提高,R2佔到全球產量的36%,R5佔到全球產量的60%,單個企業的行爲會導致行情的大幅波動。如3月1日,天馬點價出貨,錫價暴跌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