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期矛盾:緬礦資源產出下滑程度。
短期矛盾:供應修復速度VS政策轉向。
我們的觀點:出於經濟邊際走弱及政策收緊的擔憂,風險資產悉數回落。錫馬來西亞工廠MSC復產點燃導火索,投機氛圍受到衝擊,錫價重挫,盤中回落10%。然從發酵源頭來看,年內復產或緩解遠期平衡,但當下錫礦緊張的緩解並非一蹴而就。邊際變化對錫價產生短期利空,但整體走勢難言就此逆轉,關注高位震蕩的情況及後期供應端的修復。
國內7月經濟數據全面下行,既有季節性偏弱的影響,更有疫情、極端天氣及限電影響,金屬表現繼續承壓,然供應受限較大品種如錫仍錄得不錯表現。孟連口岸關閉三天繼續點燃多頭情緒,該口岸爲主要運輸口岸之一,但由於關閉時間較短影響或有限。美國方面繼續加強與市場溝通,雖然高通脹+就業改善的組合會加強流動性收緊預期,但市場逐漸適應“預期管理”的節奏,預期差對市場擾動趨緩。國內公布的信貸、社融等數據全面不及預期,內需低迷,壓力緩解預期指向四季度,因而近期供應端的差異帶來品種走勢差異。
品種角度來看,錫元素(原料+錫錠)的短缺仍主導價格,且原料及錫錠庫存均處於偏低位置。錫價不斷創新高,而廢錫供應卻相對受限,即便錫價維持了半年的強勢,廢料供應也相對有限。原料的緊張帶來加工費的低迷,疊加資金壓力,冶煉企業開工始終受限。
投資策略:待利空發酵,震蕩區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