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觀點:
1)錫市場的中長期邏輯表現爲,緬甸礦產量下滑推動錫價上行。
但由於尾礦以及礦商和政府庫存的存在,供應端價格彈性較高,庫存在價格有利時流入市場,造成今年產量持續下滑而出貨量並未大幅減少的局面。
2)經歷了兩次拋儲後,市場認爲當地政府庫存已經見底,預計明年的出貨量或同比下滑約0.7萬金屬噸。但未來隨着價格重心因礦端預期兌現而不斷擡升,高錫價將推動低品位尾礦的回採從而對價格形成一定壓制。
3)周內滬錫延續了此前的震蕩走勢,價格重心盤踞在14.5萬元附近,G20峯會期間,中美雙方明確表示將暫停互徵關稅並爭取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達成貿易協定,加之美聯儲加息放緩的預期愈發顯著,包括滬錫在內的基本金屬均受到一定提振,但華爲事件爲中美談判蒙上了陰影。
4)供應來看,SMM統計顯示11月境內冶煉廠錫錠產量1.13噸,環比下降9.7%,略好於此前預期的1.1萬噸,因錫價大漲刺激了一些煉廠加緊投產。上月總體產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包括雲錫在內的大型冶煉廠例行停產檢修,也有部分企業因原料短缺問題被迫停產。
隨着例行檢修陸續結束,預計12月錫錠產量將逐步恢復並出現小幅回升至1.15-1.16萬噸。
5)庫存和需求來看,11月境內企業庫存約4990噸,環比下降7%,高於此前預計的4500噸,表明雖然煉廠停產後現貨市場處於去庫當中,但庫存消耗的力度明顯不及預期,這主要由於錫價大漲壓制了下遊採購積極性。價格回落後剛需明顯釋放,但臨近年末,消費已無大幅改善的可能。
6)整體而言,礦端缺口逐步兌現的預期並無改變,但中美貿易問題作爲影響需求端的關鍵因素,在靴子落地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特別是華爲CFO被捕背後的中美博弈,對境內電子和芯片產業的後續衝擊仍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