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獲悉,由該中心承擔的“南嶺成礦帶中西段地質礦產調查”二級項目利用高精度LA-ICP-MS鋯石、錫石微區原位U-Pb同位素分析方法分別對寶壇地區平英巖體和一洞錫礦的成巖、成礦時代進行了研究,證明寶壇地區花崗巖成巖與錫礦成礦時代均爲新元古代,它們之間具有密切的成因聯系。
研究結果顯示,平英巖體中粗粒少斑黑雲母花崗巖中鋯石LA-ICP-MSU-Pb年齡爲827±8Ma,一洞錫礦電英巖型錫銅礦石中錫石LA-ICP-MSU-Pb年齡爲829±13Ma,成巖與成礦年齡在誤差範圍內基本一致。
寶壇地區位於揚子板塊東南緣-江南造山帶西段、南嶺成礦帶西部,屬廣西羅城仡佬族自治縣寶壇鄉管轄。區內錫礦牀主要有一洞、五地、孟公山、沙坪、紅崗山等,其中一洞錫礦爲大型礦牀。區內已探明錫金屬量約10萬噸,平均品位0.43%。錫礦體主要產於平英花崗巖的內外接觸帶,且明顯受到區域性次一級北北東-北東向斷裂構造的控制。礦體主要呈脈狀、浸染狀、不規則狀等,產於平英巖體頂部的雲英巖化帶、四堡羣變質沉積巖和鎂鐵質圍巖中。根據礦體的空間分布特徵及穿插關系,可以劃分出雲英巖型、電英巖型、錫石-石英脈型、錫石-硫化物型等礦化類型,其中以電英巖型礦化爲主。
對於該區錫礦形成時代,以前都是根據與之相關的巖漿巖成巖年齡推斷的,缺少直接證據。829Ma錫礦成礦年齡的發現進一步證實了寶壇地區存在新元古代錫礦成礦作用,是目前已發現的華南錫成礦時代最早的地區之一。該成果爲研究南嶺乃至華南錫礦成礦規律提供了重要同位素年代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