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報道近兩年,緬甸成爲了全球錫市場最重要的關注焦點,有關緬甸錫礦產量下降的預測和它對錫價的影響也被頻繁提及。最近幾個月,從海關公布的數據來看,緬甸錫礦的貨運量正在呈現下降的趨勢,緬甸供應的拐點是否已經到來?
2017年年初,對於很多在緬甸開礦的礦主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開始。礦石品位大幅下降,再也聽不到品位有5-6點以上的大礦出現了。隨着對礦體更深度的開採,高溫熱水的問題也在礦區不斷蔓延,沒有大幅的投資,很難有高效率的開採。在原礦石產出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很多礦主認爲,當地的錫礦供應很快會大幅減少。
但是過去一年多的時間,緬甸出口到中國的貨運量並未出現大幅減少。2017年緬甸出貨量甚至再創新高,達到了6.7萬噸的水平,佔全球錫礦供應量的比例也上升到20%。一方面,原礦產出下降確實屬實,但另一方面,出口到國內的精礦貨運量還是比較多。究竟問題出在哪裏?經過仔細研究,我們發現庫存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2014年起,我們每年都會對緬甸錫礦的生產進行考察了解。在緬甸錫礦開採大量興起的前幾年,投資大多集中於礦石開採,而且由於開採多爲露天高品位礦,礦石開採量非常大。但是當地選廠產能嚴重不足,選廠技術水平低下。當時大多數選廠的產能爲300-500噸/日,精礦品位最高也只能達到20%左右。選廠的入選品位大多爲3%左右,5%以上的原礦石直接出口到中國。即便如此,由於選廠的產能不足,仍有大量的原礦石被積壓儲存。
2016年以後,隨着緬甸佤邦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尤其是道路和供電系統的建設完成,加上選礦豐厚的利潤,選廠的投資大幅增加。大量新的規模較大、技術水平較高的選廠投產。目前當地規模最大的選廠產能爲3000噸/日,還有幾個產能爲2000噸/日及1000噸/日的選廠。正是這些選廠的投產,使得當地積壓的大量原礦庫存被快速消耗。我們粗略估計,2017-2018年9月,大約有200萬噸左右的原礦被消耗,金屬量估計約爲2.5萬噸左右。目前當地殘留的原礦庫存估計大約爲40萬噸左右,而且消耗的速度正在加快。
由於原礦產出量的大幅縮減,品位下降,當地選廠很快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現象。據了解,目前當地礦山選廠的產能利用率不到40%。原來最早建立的大量選廠基本已經廢棄,後期建立的部分選廠由於原料供應不足,無法開產或者達產,選廠的利潤已經大幅下降。隨着原礦庫存的消失,估計還將有一部分選廠被迫停產或者減產。
從目前開採的情況看,緬甸曼相礦區新礦洞的開採已經進入到海拔1000米以下的範圍,高溫熱水問題變得更加普遍,這對於投資規模和技術水平的要求更高。由於當地地緣條件的限制和詳勘資料的缺乏,無法吸引大規模資金的投入。而目前當地生產企業的資金實力和技術能力,很難從根本上解決礦區高溫和熱水的問題。同時,當地礦石品位已經由2016年普遍的3%下降至1%-1.5%左右。因此,這部分礦洞目前的礦石產出量很低。還有一部分企業在過去兩年中大量回收舊礦洞的礦石,以維持生產量。前幾年,由於高品位礦石比較多,企業在開採時優先開採品位在3%以上的礦石,3%以下的礦石被殘留在礦洞內。過去兩年,這部分殘留礦也支撐了當地的生產。但是據了解,目前這些殘留礦也基本已經開採完。當地的生產企業報道,今年有很多前期出礦比較多的礦洞完全停產。因此,可以判斷,在沒有新的較大規模的礦點被發現之前,當地礦石的產出有可能呈現加劇下降的趨勢。
另外,我們也觀察到,中緬兩個口岸倉庫的精礦庫存在過去幾個月有明顯的減少。根據我們的粗略統計,今年10月底,兩個口岸倉庫的庫存總量大約爲5000噸左右,今年4月中旬的庫存總量大約爲11000噸左右,減幅超過55%,其中中國口岸的庫存減少量相對顯著。過去幾年,中國口岸保稅庫的庫存通常爲3000噸(金屬量)左右,最高峯的時候達到5000-6000噸(金屬量)。但是,今年9月份以來,保稅庫的庫存持續低於1000噸(金屬量),減幅巨大。與此同時,我們並未見到緬甸口岸和礦山選廠總庫存量的增加,相反,這兩個地方的精礦庫存總量也是下降的。這大致反映了緬甸佤邦錫礦產出下降的實際情況,以及從礦山到倉庫的礦石和精礦庫存被大量消耗的事實。
雖然從中國海關的統計情況來看,今年1-8月份緬甸出口到中國的貨運量並沒有明顯的減少,但是考慮到上述原礦庫存和精礦庫存的大幅減少,我們認爲今年前幾個月的貨運量包含了大量去庫存的情況。與去年相比,今年的去庫存不僅包含了原礦庫存的減少,還包括了大量精礦庫存的消耗。目前口岸兩邊的精礦庫存大致僅能維持一個月的正常周轉需求,很難支持未來幾個月貨運量的增加。從我們了解的9、10月份緬甸的出口數據來看,貨運量也是呈持續下降的趨勢。隨着礦山礦石庫存的枯竭,明年緬甸錫精礦的供應量可能會有更大幅度的減少。我們估計月均供貨量將從2017年-2018年平均5000-6000噸左右的水平下降至3000-4000噸左右,減幅達到20%-30%左右。
我們對緬甸月度出貨量進行年化平均後發現,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年化月均出口量是不斷增加的,但是2018年2月份之後,上升的趨勢發生了轉折,後面幾個月的月均出貨量持續向下。隨着礦石庫存和精礦庫存的枯竭,這種下降的速度會加快。未來幾個月,緬甸礦貨運量可能持續維持在4000噸以下的水平。這將給國內冶煉廠帶來更大的原料採購上的壓力。事實上,近期冶煉加工費的下調,以及很多冶煉廠預訂的錫礦不能按期交付的情況,已經從某種角度上反映了緬甸礦貨運量加速減少的趨勢。
綜合來看,我們基本判定,緬甸供應的拐點已經出現!作爲中國40%的原料來源,以及佔據世界20%錫礦供應的重要產地,緬甸貨運量的變化將對國內錫錠的生產和全球供需的格局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