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魯塘尾礦庫沉澱池一片碧綠,水質澄澈,這要得益於再生公司技術攻關小組提出的《利用幹堆濃密系統處理魯塘尾礦庫廢水的建議》項目。
說到這個項目,負責人、選礦工程師農志民感慨良多,反復強調要有“發現問題的眼睛”。農志民帶領的小組每個人每天都在魯塘尾礦庫各個崗位上不停地觀察、操作、分析數據,久而久之,他們發現廢水處理站處理能力低、設備問題多、藥劑運輸難等一系列問題,這成了小組的“眼中釘”。雪上加霜的是,每年雨季,魯塘尾礦庫水量加大,大量廢水從斜槽流出,環保風險大。
▲運輸藥劑
針對這些問題,攻關小組的成員去現場查看、操作、試驗,交流探討,大家共同琢磨,尋找辦法,逐個突破。
處理能力低就升級處理系統,利用水泵將廢水輸送至幹堆濃密機進行處理,處理能力大大提高,處理後的水砷離子濃度小於0.1mg/L,達到新限值排放的要求;設備有問題就改造舊設備、增加新設備,攻關小組改造了濃密機中心圓筒,提高了沉澱效果,增加了沉澱池,藥劑反應時間得以延長,水質更有保障……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整個水處理系統也有了質的提升。
▲25米濃密機
▲操作25米濃密機
此項目投入生產實踐以來,有效解決了魯塘尾礦庫廢水處理能力小、成本高的難題,化解了環保風險,年創效102萬,爲公司降本增效做出貢獻。項目也獲得了2020年度集團公司合理化建議優秀項目三等獎。
文圖 / 覃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