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6月29日報道:經過三個多月的深跌後,近兩日滬錫期貨價格開始轉強,昨日滬錫主力合約2208高開高走,以8.5%的漲幅收錄於221860元/噸。事實上,自3月初以來,滬錫盤面價格一路下行,下跌幅度達50%,對於近日滬錫的反彈行情,市場人士認爲,只是技術性超跌後的反彈,盡管當前供給端仍在持續收縮,但在需求不振和宏觀壓力的影響下,市場仍處於供過於求的格局中。
中原期貨有色金屬分析師劉培洋介紹說,美聯儲6月份宣布加息75個基點後,在宏觀情緒的擔憂下,有色金屬板塊整體下跌。近日空頭情緒釋放後,資金有所離場,有色板塊開始出現止跌反彈,錫價也不例外。
“近兩日錫價大幅反彈,一方面是因爲近三個月滬錫價格已經下跌了將近50%,積累了大量的跌幅,有技術修正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隨着錫價的下跌,截至目前,已有雲錫、赤峯大井子、個舊凱盟、偉泰錫業、雲南乘風、雲南雲帆、個舊鳳鳴等15家公司發布停產公告,預計涉及產能約佔全國80%。從6月中旬開始停產,持續時間至少爲一個月,預估影響錫錠產量爲16100噸。根據市場預測,未來加入檢修的廠商還有可能繼續增加。隨着精煉錫產量的縮減,上周錫社會庫存出現小幅去庫。”銀河期貨有色金屬研究員王穎穎表示。
據國海良時期貨分析師何燕豔介紹,每年的4—5月是基本金屬檢修季,疫情拖慢檢修進度,再加上滬錫價格下跌幅度大,企業被迫加大檢修力度。數據顯示,國內各冶煉廠減產幅度影響國內月度產量的70%—80%,影響量巨大,再加上技術上的超跌,因此滬錫近日出現了大幅反彈。
記者了解到,6月中旬,國內錫冶煉廠陸續對外公告將於6月20日左右開始進行停減產,公告原因不一。光大期貨滬錫研究員劉軼男介紹說,從市場上了解,大部分冶煉廠停減產的原因在於錫價在近兩個月的大幅下挫導致冶煉廠在價格高位時採購的原料庫存未保值造成存貨虧損,而前期冶煉加工利潤難以覆蓋原料點價虧損而被迫減產。另一方面,現貨市場出貨不暢,而現貨升水的結構使得冶煉廠套保難度較大,價格的下跌還導致了現貨成品錫錠的虧損。兩個因素疊加下,冶煉廠衡量停產虧損小於繼續生產,因此造成了國內大部分冶煉廠停產。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因冶煉廠停收原料,錫礦加工費攀升至近年最高水平,雲南地區40%錫精礦的加工費在28000元/噸左右,加工費創下2018年10月新高,利潤在10000—12000元/噸左右。
“巨大的利潤之下,雲南和江西的冶煉廠開工率在前期疫情發生時一直維持在高位,並未受到疫情影響。不過隨着後期錫價持續下跌,確實造成了冶煉廠出現大面積限產、減產的情況。”何燕豔說,當前供應端檢修持續,雲南、江西地區開工率持續走低,據SMM調研,雲南6月14日當周開工率爲29.14%,6月24日當周開工率爲0。江西則從41%開工率下滑至21%,兩地總開工率從33.74%下滑至7.74%。這種下滑幅度還是令人震驚的,預計開工率維持低位。
不過,劉軼男認爲,若停收繼續,加工費仍有進一步上調的空間。在消耗完高價原料、盤面能夠有效套保的情況下,冶煉廠在當前加工利潤下補虧損動力較強,後續冶煉開工或將逐步恢復正常。
事實上,自3月初以來,滬錫盤面價格一路下行,下跌幅度達40%,“前期盤面的大幅下跌一方面與宏觀情緒走弱相關,但更重要的是下遊需求的超預期下滑對市場打擊尤甚。從昨日上期所倉單日報來看,市場在冶煉廠宣告停產後消化了近兩周的社會庫存,但是仍有503噸倉單注冊交割,可見當前市場需求疲弱遠超以往。”劉軼男表示。
對於後市,在王穎穎看來,在國內多家冶煉廠聯合減產以後,可能會傳導到社會庫存上,改善市場的悲觀預期,錫價可能會出現階段性的反彈。不過,在需求的拖累下,以及海外央行政策和消費沒有出現改變之前,錫價繼續下跌將是大趨勢。
從基本面情況來看,何燕豔認爲,對中長期而言,前期供應面偏緊的局面已經完全扭轉,向過剩方面發展。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雲南錫礦的加工費持續回升,導致檢修前開工率高位,產量回升。二是今年進口轉爲盈利,滬錫進口量飆升,預計二季度爲8800噸,較一季度大幅增加約6000噸。
需求端方面,據王穎穎介紹,今年上半年錫消費增長表現回落,終端產品出貨量不及預期。國內家電、電子、集成電路等出貨量下降,下遊開工以及焊料終端訂單繼續疲弱,傳統焊料需求難見起色。疫情也影響到錫消費,上海半導體行業佔全球的22%,集成電路、汽車等錫終端領域消費的下降直接削弱了錫的需求。另外出口訂單也開始回落,海外錫終端消費不及往年,全球電腦、平板、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出貨量下降,而且國內的鉛酸蓄電池、錫化工、錫焊料等產業有向越南、新加坡等東南亞轉移的趨勢。國內錫社會庫存從3月初的2650萬噸開始累庫,截至6月17日,庫存增加至5665萬噸。
“不過整體來看,錫的需求預期不強。”王穎穎介紹說,自6月1號上海解封以後,市場對銅消費恢復抱了很大預期,但是實際上消費恢復非常緩慢,主要表現在家電等耐用品消費方面。各地疫情零星發散,居民消費意願減弱有關。疫情在武漢發生時,人們普遍將其視爲短期衝擊。隨着疫情持續,不少市場主體面臨生存考驗,導致消費潛力下降。而失去的消費,往往很難彌補。
“今年二季度以來,LME和上期所的錫庫存都在上升,同時現貨升水一直在走軟,反映出市場並不缺貨。在供給端大幅收縮的情況下,錫價持續下跌正是由於需求端的拖累。一方面,國內疫情影響使得二季度經濟數據走弱壓力較大;另一方面,具體消費來看,6月份國內下遊錫焊料企業開工率延續偏低水平,在訂單減少背景下,下遊企業採購需求不振。”劉培洋認爲,錫價後期走勢的核心在於需求端對恢復情況,下半年國內經濟有望明顯回穩,對錫價將會產生一定支撐。
劉軼男表示,即使冶煉廠頻發停減產公告也未能有效緩衝價格跌勢,可見盤面交易重心已完全轉至需求疲弱。而宏觀悲觀情緒蔓延至整個基本金屬版塊,錫作爲需求更差而價格重心較高的品種,市場空配較多。價格的走勢將更多取決於現貨成交的強弱、現貨升貼水和月間價差是否能有效走闊以及國內庫存去化情況。
從宏觀層面來看,劉軼男介紹說,上周三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承認“今年的加息計劃可能會使世界最大經濟體陷入衰退”,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引發了市場對大宗商品,尤其是基本金屬需求大幅回落的擔憂。市場悲觀情緒在上周五持續放大,引發價格大幅回落。雖然本周前兩個交易日基本金屬大部分收回上周跌幅,但是從IHSMarkit數據看,美國6月制造業PMI初值錄得52.4,爲近23個月新低水平。歐元區6月制造業PMI亦跌至52.0,創近22個月新低。歐美制造業持續疲弱,且在歐美央行均鷹派下,流動性緊缺將拖累整體基本金屬終端需求。在全球經濟盡顯疲弱下,難言宏觀悲觀情緒見頂。
劉軼男表示,從短期來看,周四將公布美國核心PCE物價指數,通脹見頂可能性不高,若PCE維持高位或繼續上行,市場押注美聯儲加息幅度和次數提升的可能性將繼續升溫。在確認美國“進入衰退”或“避免衰退”前,宏觀壓力難言實質性好轉。
在何燕豔看來,後市需關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5月進口數據因疫情擾動走低,目前進口盈利窗口打開,倘若這個趨勢持續,進口增加導致供應增加;二是價格大跌之下,下遊企業信心有所不足,維持按需採購,下遊需求開工率沒有明顯回升。這兩點決定中線偏空。三是大幅檢修之下,降庫略不及預期,最新上期所庫存爲3726噸,較上周減少296噸。因此短期反彈就看庫存減少是否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