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期所錫主力合約最低跌至19萬元附近,與今年3月份的高點39.4萬元相比,跌幅超過了50%。自5月初以來,錫價遭遇了史上最強烈的拋空打壓,價格一路下滑,如今已經跌至一年多的低點。錫價此次暴跌的開始,源於5月份進口錫大量到港,導致供應在短期內出現了過剩,加上電子行業受上海疫情的影響,連續幾個月比較低迷。一時間,市場供應過剩的情緒佔據主流,並對價格形成了壓力。同時,一些做空資金進入市場,利用短期的資金優勢,對盤面小,流動性差的國內外錫期貨市場形成了巨大的壓力,價格在短短幾周便下跌了7萬元人民幣,而且價格日波動幅度非常大,常常達到10%左右。市場的巨幅波動造成行業經營困難,錫產業鏈上下遊都開始壓縮庫存以應對風險,國內多家冶煉廠甚至大面積停產。但是由於恐慌情緒蔓延,產業鏈拋庫以及壓縮庫存持續進行,加上做空資金的強力打壓,導致錫價出現了進一步的下跌,從26萬元附近的價格跌至19萬元以下,僅用了兩周。
雖然5、6月份宏觀面上因爲美聯儲鷹派加息導致了大宗商品的普遍下跌,但是錫價跌幅之巨大,震蕩之劇烈居近兩月大宗商品之首。目前來看,錫價的暴跌已經充分釋放了近期宏觀層面的負面影響。接下來,市場可能將進一步回歸到基本面。
5、6月份錫消費的表現比較差,一方面終端需求確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另一方面從加工環節到終端制造業的去庫行爲大大加劇了表觀消費的減少。從分行業的數據看,1-5月份,我國家電產量除了冷櫃出現了同比兩位數的下降之外,其餘家電產量同比降幅均在5%上下,而耗錫量比較大的彩電行業甚至有小幅的增長。但是從分月的情況來看,4月份受上海疫情的影響,同比降幅比較大,大家電、手機和計算機產量同比出現9%和10%的降幅。5月份電子行業降幅大幅收窄,大家電、手機和計算機產量同比分別減少1.6%和3.7%。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6月份,制造業PMI回升至50.2%,在連續三個月收縮後重返擴張區間。隨着復工復產持續推進,企業前期受抑制的產需加快釋放,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爲52.8%和50.4%,高於上月3.1和2.2個百分點,均升至擴張區間。從行業情況看,汽車、通用設備、專用設備、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等行業兩個指數均高於54.0%,產需恢復快於制造業總體。疊加房地產市場銷售的大幅回升,我們估計6月份家電及電子產品產量可能出現進一步回升。同時,今年以來,5G、光伏、汽車電子領域的消費一直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前5個月光伏電池的產量同比增加35%左右,移動基站/設備數量同比增加58%。
由此可見,過去兩個月,終端領域的實際消費降幅遠低於錫在焊料領域的消費縮減。我們推斷,市場消費的縮減更多的可能來自於下遊企業在錫價持續暴跌的情況下主動去庫的行爲。根據我們的調研了解,經過兩個月的去庫行動,目前大部分加工以及終端制造工廠的錫錠庫存都很低,有的甚至從幾周的庫存保有量下降至幾天的庫存,接近極限。
其他消費領域雖然需求或多或少受到海外經濟下滑和國內疫情的影響,有所萎縮,但是減幅總體不大。然而,這些領域在過去兩個月也發生了持續去庫的行爲。隨着庫存逼近極限,預計未來幾周,下遊採購量可能出現回升。
供應方面,6月16日-22日期間,相繼有十幾家冶煉廠正式開始停產檢修,目前仍在停產狀態。但是市場還未見到顯性庫存明顯減少的跡象,加上上周國內一家大型貿易商連續兩日共交倉1100噸錫錠之後,市場對於冶煉廠減產能否真正影響到現貨供應產生了質疑。據了解,停產的十幾家冶煉廠正常月度產量大約爲15000噸,佔國內產量的近90%。由於冶煉廠停產會有滯後作用,加上部分隱性庫存的消耗,顯性庫存的變化看上去不明顯。但是上周市場現貨升水開始上漲,說明供應端已經在發生變化。另外,自5月初以來,國內外價差空間已經消失,印尼進口錫6月份到中國的數量大幅縮減。
中國錫精礦最大的進口來源地,緬甸佤邦持續受邊境疫情的影響,無法正常運輸。過去兩個月,僅有十多天的時間可以從邊境口岸孟連縣運輸錫精礦。目前孟連縣還處於封鎖狀態。從其他地區進口的錫精礦,6月份也同樣因爲國內外價差的消失而大幅縮減。
當前,LME價格似乎在25000美元附近得到了強支撐,這個位置也接近印尼私採部分的成本。5、6月份印尼出口的錫錠數量明顯下降,5月份爲5283噸,6月份估計爲5500噸左右,低於平均水平。
綜合來看,隨着國內冶煉廠停產影響的逐步兌現,加上進口錫錠和錫精礦的大幅縮減,國內市場將逐漸凸現出供應緊張的問題。經歷兩個多月的持續去庫之後,下遊企業的庫存普遍降至極限,加上國內經濟的恢復,實際採購量可能有所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