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夜色中的廠房流光溢彩、美輪美奐。徜徉在生機勃發的錫冶煉,喜氣洋洋的氛圍演繹着不一樣的精彩,熊熊爐火映照着堅毅臉龐,璀璨燈光縱橫交錯灑滿各個角落。
歲月倒流,時光穿越,思緒回到一八年初冬。
是夜,依舊燈火通明,生產部調度電話不斷響起,電腦設備操作界面被不停切換。隨着最後一包錫渣投入煙化爐,冶煉分公司生產工藝鏈在連續安全運行12個月後,拉開了檢修設備、確保2019高效滿負荷組織生產的序幕。
組織得力有保障
層層關注。檢修前期,冶煉分公司領導班子及相關車間部門人員每天深入一線,實地察看頂吹爐爐襯情況,全程跟蹤、靠前指揮,決策檢修時機和方案。
系統管控。經理、黨委書記親自掛帥,成立檢修領導小組,制定冶煉分公司《2018年度檢修應急預案》《檢修期間安全規定》,從人員配置、安全管理、備品配件等環節細化“屬地責任”。
精心安排。圍繞30天既定時間、900餘個檢修項目,13個工作組以天爲單位倒推工作節點,強力推進電氣、鍋爐、給排水、機械、爐窯、儀表、控制系統等檢修工作。
加強聯動。每日16:00準時在411會議室召開的檢修例會,匯報當日進度,圍繞非預見性、應急性問題,匯集智囊力量相互協商、討論優化解決方案。
步步確認。“頂吹爐11月10日0時放渣保溫停爐”“氧化鍋處理完粗錫後停爐”“收塵布袋打捆存放,遮蓋、防雨”......開工前,爲確保吃幹榨淨物料,實現零事故、零排放安穩停車,冶煉分公司對各車間工序班組進行責任劃分,強調安全環保責任,細化設備停車流程。
遵章守紀保安全
“安全,檢修必須安全”。局域網、宣傳欄、微信羣、培訓會,處處都是安全培訓前沿陣地。冶煉分公司局域網刊發的《雲錫安全理念架構體系》《雲錫安全理念解讀》等新理念,有效促進了員工“我要安全”意識轉變。微信羣中,生動形象的安全動漫讓人在捧腹的同時受到警醒。培訓會上,學習法律法規、傳達事故案例、觀看警示教育片,在血與淚中明白生命可貴,凝聚安全共識。
從小處着眼、從細節出發,堅持“不安全不檢修”的理念,在這片土壤遍地開花。
“氧氣濃度20.9%、二氧化硫0ppm......通風到位,可以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登高作業請系安全帶,勞保用品請穿戴整齊,氧氣、乙炔要保持安全距離”。爲確保檢修安全,200餘名安全監督員、現場安全員手戴紅色安全袖標,奔走於檢修現場每個角落。
11月16日,動力車間30T餘熱鍋爐管束吊裝作業正如火如荼進行。“再檢查一遍,吊具、鋼繩拴牢了沒有?”在現場,車間值班長衛濤緊盯作業現場,與吊裝人員多次進行要點交接、核校確認。吊裝高度高、作業面狹窄,盡管歷次檢修都有此類作業,但從公司到車間依舊非常重視。8小時,精打細算,驚心動魂,70餘噸的三組管束終於從30餘米高的平臺上平穩落地。
12月8日,精煉車間6#變電所在接到調度室傳來的恢復供電操作指令後,操作工李師傅看着操作票發出指令,徒弟小吳指着開關把手,復誦指令......一次次唱票、復誦、確認、執行,師徒倆完成了供電。“除了高標準做好停電檢修工作,還要安全、準確完成送電操作。”李師傅用20餘年電氣操作經驗告誡小吳,每一項操作必須嚴格執行,無論時間有多晚,安全永遠擺在第一位,無論任務有多急,一切都必須爲安全讓路。
上下齊心克難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時間就是效益在物資保供上體現得最明顯。檢修前夕,採運部緊盯市場變化、把握採購節點。四名計劃員深入生產一線,提前半年落實檢修物資信息。圍繞兩千餘項機械、電氣、輔料等物資計劃,結合實際開展計劃申報,針對訂貨周期長的備件,實行專項採購訂貨及時拍板、專項溝通、專人跟蹤、看板管理,逐項倒排到貨時間,從事前選商、事中催貨、事後聯檢等環節,全過程加速推進物資供應。
頂吹爐爐磚砌築現場。一塊塊25公斤重的耐火磚在爐前師傅的手中來來回回地傳遞,汗水溼透了厚厚的工作服,卻絲毫沒有影響熱情和速度。“大家主動放棄休息,連續堅守檢修崗位,爐子早一天砌好,設備就能早一點開動。”安全員伏強邊說邊喘着粗氣。伴隨着一聲“下”,又一摞耐火磚被運至操作平臺,大家不敢停歇,再次朝耐火磚奔去。
18:15分,飯點已至,頂吹爐築爐師傅們從0.7㎡的渣口緩緩爬出。回到休息室,一邊呼吸新鮮空氣,一邊大口將美味的飯菜塞進嘴裏,稍作咀嚼,伴隨着一口水豆豉咽進胃裏,趕走了胃裏的鬧騰,驅走了滿身疲憊。稍作休息,18:55分,他們的身影再次出現在檢修現場,“弟兄們,再砌築三層就下班!”“沒問題!”震耳欲聾的應答聲響徹整個爐腔,一場頂吹爐內的“速度與激情”再次拉開了帷幕。
煉渣車間九米高的收塵器操作平臺上,在以男人爲主的檢修隊伍中,有一道別樣的風景。幾名瘦弱的女同志身穿防護裝備用實際行動,無聲地詮釋着“巾幗不讓須眉”,面對灰塵大、視線模糊、高空立體交叉作業,她們忙前忙後,與男員工一起有條不紊地拆除布袋、套裝布袋、安裝龍骨,瘦弱的肩膀扛起布袋更換“硬骨頭”。在大家共同努力下,920條除塵布袋如期換裝完畢,確保車間檢修任務順利完成。
嚴精細實保質量
“精細”是保障檢修質量的關鍵。在上一輪大檢修剛剛結束不久,熔煉車間就開始搶先抓早,提前周密安排,對間歇性開停及備用設備進行提前維護,檢修前就完成車間265項既定檢修項目的20%,爲後續“精細化”檢修騰出更多時間。
“邊緣損壞的磚塊不能用作爐襯,爐底結料必須清理幹淨,磚塊與爐體之間必須填塞耐火泥。”從事築爐工作20餘年的包有亮邊清理着爐底,邊向年輕築爐工講述爐子砌築流程和注意事項。爐磚砌築質量直接影響到爐子壽命。此次砌築爐子,他還是像往常一樣親自“操刀”,手把手將自己積攢的“十八般武藝”教給年輕的築爐工。看着新加入築爐隊伍的3名青年用心、標準地砌築,他的眼神期待而滿足……
真空爐廠房,結晶機收塵管、平臺扶手漆面色彩鮮豔、光潔亮麗,與以前相比,無論外觀效果還是內在質量都有了根本性變化。負責刷漆工作的劉師傅說到,除鏽刷漆雖是一項看似平常不過的收尾工作,但卻蘊藏着大文章。爲防止返工,車間從小處着手,實行“包活、包幹、包質”制度,狠抓過程監督、結尾驗收,確保檢修全程“精細化”。
“所有步驟,都要用數據說話。”這是55歲的鉗工許建忠最愛放在嘴邊的話。爲了站好最後一班崗,許建忠國慶後就陸續對車間空壓機進行了全面“體檢”,到大檢修結束,手裏始終沒離開過遊標卡尺等量具。他要求徒弟們每個步驟都要對應一組測量數據。在徒弟們眼中,工作時的他非常嚴厲,也是因爲這樣,在風機拆卸、間隙檢測、軸瓦刮研過程中,每道工序都被計劃得準確無誤;軸瓦間隙、閥板交角、葉輪震動……每項參數都控制得嚴格準確。
革新改造結碩果
優化修理組織,激活內部潛力的目標,倒逼各設備使用單位進一步加大創新創效力度。“3390收塵表冷管彎頭我們自己設計、加工,做了20個就節約了幾十萬元。”設能部副主任朱中亮興奮地講述着檢修中的降本增效亮點。表冷管彎頭只是衆多創新創效項目中的“冰山一角”,廢棄滾子加工成的鋼繩防跳裝置、自主設計的質監部打碼機字碼夾頭、修復後重新使用的布袋收塵分氣包等20餘項創新創效項目如星星之火,爲減輕職工勞動強度、降低維修成本、保障安全生產發揮着重要作用。2018年,大檢修“委外”事項同比減少95項,全年“外協”費用同比下降287.49萬元。
“能修復的堅決不換新的!”檢修動員會上,煉渣車間負責人堅定的話語中透露着車間要低成本、高質量完成爐子檢修的信心。相比以往整個爐底全部更換,車間結合爐子綜合實際,全面檢查、評估,在工藝和安全允許的情況下,打破固有思路,僅更換了渣口部分爐磚,在合理優化工期的同時降低檢修成本32000元。
2018年出現的多次突發停跳電,對頂吹爐冷卻水應急供應及噴槍系統安穩運行敲響了“警鍾”。噴槍、煤管燒損,爐子爆炸等隱患直接威脅到員工生命和公司財產安全。檢修期間頂吹爐工序自行設計備用電供應系統成功解決應急冷卻水不間斷供應和突發停電時無法提槍的難題。同樣關乎電氣安全,精煉車間澆鑄工序利用檢修良機,針對3臺圓盤澆鑄機及堆垛機電氣控制系統進行升級改造,通過分離線路,實現設備故障互不影響,工藝流程設備更加適應公司生產需要。
和諧團結展風採
針對檢修勞動強度非常大、就餐人數增多實際,食堂從食品衛生安全、飯菜質量入手,通過新增紅燒肉、爆炒魷魚、辣子雞、粉蒸肉等菜品和安排專人現場送飯的方式,33名食堂員工用他們那“一抹白”爲緊張的檢修送來暖暖的“後勤保障”。“你好,我們是煉渣車間志願者,來爲你們送茶水,兩壺夠嗎?”煉渣檢修現場這樣的身影屢見不鮮。28天來,保衛部人員嚴格加強出入廠制度管理,對各檢修區域實施24小時巡邏保衛,在他們的周密部署、嚴加防範下,檢修期間未發生一起設備、工具及零部件丟失被盜事件。除冶煉分公司紅、白色安全帽外,檢修現場還交織着一茬茬亮眼的橘、黃、藍。他們是來自廣元、機械、建設、南亞、凱達等公司的外協人員,單位不同,行動卻一致,大家都在用埋頭苦幹澆灌同一個目標。
筆者發現,每當相機鏡頭對向現場忙碌的老師傅時,他們總會用手把臉一擋說:“多拍拍年輕人吧”。說完他們就匆匆來回奔波忙碌。工作中,他們沾滿粉塵的臉上綻放出的親切笑容,總會一次次讓人感動。誰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此時此刻,他們就是最可愛的人。
吸收百年輝煌歷程底蘊積澱,匯聚全體冶煉職工磅礴之力,站在新起點,冶煉分公司正朝着“打造國際一流錫冶煉”目標再出發,謀劃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這將又是一次歷史性飛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