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1月6日報道:昨日,錫價弱勢振蕩運行。光大期貨錫金屬研究員劉軼男向記者表示,目前錫庫存持續累庫,內外結構疲軟,現貨基差走弱,基本面現實端較弱,後續需警惕錫價高位回落。
對於此前在基本金屬集體走弱下,錫價卻一度走強,突破20萬元/噸壓力線,一度觸及21萬元/噸的整數關口,劉軼男認爲其或是因爲2022年11月海關數據出爐,國內單月進口精錫5174噸,達到年內進口量的次高水平。但是反觀國內庫存在產量維持在15000噸/月下,累庫幅度偏弱,並且在2212合約交割完成後重新轉爲去庫。市場認爲,前期對於需求的預估錯誤,實際消費或強於預估,轉而糾偏前期過度悲觀交易。
“但我們認爲上月的去庫一方面或因爲當時國內運輸端不確定性較大,下遊擔心原料運輸問題提早備庫。另一方面或是臨近年底,而冶煉廠前期反套頭寸因月差和基差的收斂存在一定的提貨轉常備庫存的可能性。”他提醒說。
展望後市,劉軼男表示,上周庫存已經重新轉回累庫,而本周倉單注冊數量連續增長,國內需求復蘇基本證僞。“反觀原料端,2022年11月,國內進口錫礦2.66萬噸,同比增長124%。礦端進口重回增長,原料緊缺證僞,冶煉端因利潤下滑而超預期減產的可能性下滑。而進口錫錠大幅增長,卻未見流通,需要警惕這部分庫存再度隱性化的風險。”他提到,從需求看,國內電子需求依然低迷,短期尚未看到好轉的跡象,大部分企業還是以絕對價格低位下的剛需採購爲主。鉛酸蓄電池進入季節性的淡季,企業開工率環比走弱。“總體而言,現階段面對錫庫存持續累庫,內外結構疲軟以及基本面現實端較弱的情況,投資者需警惕錫價高位回落。”他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