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3月12日消息: 從錫本周表現來看,長江期貨有色資深研究員李旎表示,錫價下跌主要受海外宏觀貨幣政策緊縮和錫供應過剩兩方面的影響。具體而言,鮑威爾周二在參議院金融委員會發表半年度貨幣政策證詞,提到了美聯儲可能需要更大幅度的加息,市場對美聯儲持續加息的預期因此升溫。此外,有消息稱前期停產的南美最大錫礦SanRafael將在明蘇公司與祕魯政府達成協議後恢復運營,市場擔憂錫市延續過剩局面,錫價大幅回調。
值得注意的是,2月中下旬以來錫價走勢也同鎳價走勢類似,庫存呈現累積的同時消費修復較預期偏弱,因此期貨盤面呈現持續回調局面。
從供給端來看,李旎告訴記者,總的看,當前國內冶煉端開工率處於高位,根據上海有色網調研統計,2月份國內精煉錫產量爲1.29萬噸,環比增加7.52%,同比增加5.98%。近期國內錫庫存呈現大幅累積狀態,截至3月10日,國內外交易所合計庫存爲1.13萬噸,同比增加123%。
孫匡文表示,近期國內錫礦供應有明顯下降趨勢,部分小型冶煉廠已因礦供應不足減產,不過減產量暫時有限,且在進口持續盈利的情況下,海外錫錠不斷進入國內,彌補減產帶來的產量下降。
“從消費端來看,近期精錫消費處於季節性淡季,春節後下遊錫焊料企業訂單不多,備貨情緒不高,國內外半導體消費均現低迷狀態。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集成電路產量累計同比下降11.6%。”李旎說。
孫匡文也表示,當前錫消費端缺乏亮點,即便進入傳統旺季,消費改善也有限。其市場終端包括家電、電子等消費整體依舊疲弱。
從接下來影響錫價走勢的因素來看,李旎認爲,主要包括海外礦錫產量及下遊消費消費情況等。自去年年底以來,國內加工費持續下行,預計礦錫進口量將逐漸回落。2022年進口錫精礦達到6.4萬噸金屬量,同比增長43%,海外錫礦企業利潤處於高位是驅動礦錫進口量同比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當前錫價不利於海外礦企繼續大幅釋放供應量。
“隨着後續國內下遊終端消費的逐漸修復,錫焊料消費將回暖,精錫過剩局面有望扭轉,屆時錫價將迎來反彈。”李旎說。
而在孫匡文看來,後市在宏觀面利空消化後,不排除錫價有短暫反彈的可能。但短期內,其基本面難有明顯改善,將不支持其價格持續反彈,其終端消費或仍以溫和回升爲主,供應端暫難有明顯減少,高庫存壓力較大。
不過,從中長期看,孫匡文說,錫礦供應持續收緊的情況將進一步削弱冶煉廠利潤,致使更多冶煉廠減產,造成供給端實質性減少。而在經濟復蘇的大背景下,消費修復性回升的趨勢將延續,因此,中長期看錫市場供需基本面有望改善,給予錫價反彈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