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訊:電動汽車革命利好鋰、鈷和鎳等電池金屬。如今,規模較小的錫市場也開始意識到它也可能會成爲受益者。
國際錫協(ITA)剛剛發布了一份關於鋰離子電池中錫使用的報告。該報告的主要結論是,到2030年,鋰離子電池中的錫使用量料增至60,000噸,這包括焊接,包裝和其他需求。
這個數字聽起來好像不多,但與去年全球約36萬噸的使用量相比,這是一個顯著的增長。
未來可能還會增長更多。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項研究預測,就規模而言,錫可能是市場中獲利最多的金屬,從超越電動汽車的更爲廣泛的技術革命到機器人技術,再到通過焊接技術實現的所謂的物聯網。
這可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也是因爲錫當前的供應鏈似乎無法生產那麼多量。
LME錫庫存見底
倫敦錫市場剛剛經歷了一次周期性的合約價差獲利,這並不奇怪,因爲該交易所錫庫存極低。1月底僅爲975噸。
上個月,LME錫現貨溢價一度升至每噸211美元。
LME錫總庫存目前爲1,295噸。盡管近期庫存有所增加,仍較年初減少735噸。
現貨溢價已成爲倫敦錫市場的常態。部分原因在於LME錫合約的流動性低,不存在庫存過剩也是原因之一。
10年前,LME錫庫存爲2.7萬噸,2002年曾高達4萬噸。
來自中國的貨源解了倫敦市場的燃眉之急。上期所的顯性庫存爲8,660噸,相對充裕。
今年1月,中國精煉錫出口爲1,200噸,飆升至10年新高。與LME之間的價差套利刺激了出口。
緬甸的興衰
然而,中國也面臨着它自己的供應問題。
在過去的5年裏,中國冶煉廠一直都依賴來自緬甸佤邦邊境的原料。但緬甸的產量似乎呈結構性下降趨勢,因爲易開採的礦石已經枯竭。
去年,中國的錫精礦進口下降了25%,其中絕大多數來自緬甸。國際錫協表示,進口量沒有下降更厲害的唯一解釋是佤邦礦山還有庫存可以消耗。
過去10年,緬甸的錫礦供應讓人驚喜,在緩解錫市場長期供應不足的擔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果現在緬甸礦的供應正在減少,中國冶煉廠將不得不重新尋找新的礦源。
印尼礦供應的反復無常
全球最大的錫生產國面臨上遊供應鏈的重新配置,而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印尼在供應方面仍受制於國內政治。
多年來,印尼一直在努力控制本國的獨立生產商,以穩步收緊出口監管。這與其資源民族主義相吻合。
過去,一系列新的出口規定已經擾亂了出口,而現如今又舊事重演。去年10月一家負責檢查出口是否符合官方諸多要求的印尼檢驗公司被叫停,自此出口量一直在下滑。
暫停令剛剛解除。出口會隨之反彈,這和過去的情況一樣。
然而,印尼錫行業政策的經驗告訴我們未來一段時期內肯定會出現供應中斷。
更重要的是,產量明顯會低於幾年前的水平。
官方數據加上一些非法出口量顯示去年印尼出口總量爲76,760噸,低於2017年的78,190噸。而該國自2013年開始,每年定期出口逾9萬噸。
那些隨心所欲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印尼的年產量似乎已穩定在7萬-8萬噸的較低水平。
未來的挑戰
除了中國和印尼,巴西和祕魯等其它老牌錫生產國面臨礦山老化,品位下降,一直在努力維持產量。
目前有少數幾家新公司,比如2016年在塔斯馬尼亞投產的Aus Tin,以及Alphamin。 Alphamin公司正將剛果的Bisie礦山從手工開採的運營模式轉爲商業運營。
就錫供應而言,剛果基伍地區可能是下一個緬甸,但它位於該國一個特別不穩定的地區,這意味着Alphamin是開拓者,Bisie是未來投資的典範。
錫的項目計劃不多。錫市場位於投資的外圍,並沒有像鈷那樣引起同樣的關注。
但如果國際錫協對未來潛在需求增長的評估只有一半是正確的話,那就必須做出改變。
價格必然上漲。
鑑於籠罩在LME金屬業務上的宏觀負面情緒,以及國際錫協自己的評估,由於中國需求放緩,今年錫的使用量可能略有下降, 因此可能難以做多。
但上漲之路會很艱辛。金屬市場上的悲觀氛圍和國際錫協預計中國今年需求小幅下降會是攔路虎。
然而,在某個階段價格必須漲到一定水平,才能刺激供應增加。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錫將很難如預期所願。